時間:2025-10-20 瀏覽量:36
自10 月上旬起,公司開展林業有害生物越冬蟲情專項調查監測工作,全面摸清公司轄區林業有害生物的分布范圍及種群密度,提前部署 2026年防災減災各項準備工作,為來年科學防治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與決策依據。
林業有害生物是威脅森林生態安全、制約林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精準掌握其越冬動態是科學開展防治工作的關鍵前提。本次調查將臨林公司常發種類落葉松毛蟲、松果梢斑螟、鼠害等8 種有害生物列為核心監測對象,重點針對公司轄區的紅松、落葉松、云杉、樟子松、胡桃楸等主要寄主樹種展開拉網式排查。
其中,曾引發大面積災害的果梢斑螟的調查監測被列為此次調查的重中之重。過去幾年,果梢斑螟在全公司范圍內大面積發生,雖通過“飛機噴藥防治 + 人工地面精準除治” 的立體化防治模式,有效控制了災害蔓延態勢,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但經后續跟蹤監測發現,其種群密度雖然有所降低,但分布面積仍處于較高水平,存在反彈擴散的風險。因此,本次調查專門加大了對紅松球果的抽樣比例,旨在精準掌握球果被害率及紅松球果害蟲分布范圍,為制定針對性防治方案奠定基礎。
為確保調查數據的科學性、真實性與準確性,公司森防檢疫中心構建了“技術指導 + 現場實操” 的工作機制。一方面,組織專業技術人員深入各林場,開展林業有害生物調查技術規程培訓,重點講解標準地設置、樣本采集、數據記錄、風險評估等關鍵環節的操作要點,現場解答基層森保員在實際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另一方面,技術人員與林場森保員組成聯合調查小組,嚴格按照《吉林省林業有害生物調查技術規程》開展工作。
調查綜合采用“固定標準地長期監測+臨時標準地補充調查+線路踏查全面排查”的立體化調查方法。工作人員在各林場典型林分中設置固定標準地,定期監測有害生物種群動態變化,并針對有害生物可能擴散的邊緣區域,增設臨時標準地,擴大調查覆蓋面,同時沿林區主要道路、林緣線開展線路踏查,及時發現潛在的災害隱患點。
本次林業有害生物越冬蟲情調查監測工作預計于10 月末全面完成。目前,各林場已按照統一部署,有序推進調查工作,初步掌握了部分區域有害生物越冬動態。下一步,公司森防檢疫中心將在調查工作結束后,組織專業力量對調查數據進行系統匯總、分析與評估,科學預判 2026 年林業有害生物發生趨勢,編制詳細的防治預案,為公司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精準施策、高效防控提供有力保障,切實守護森林生態安全。
(森防檢疫中心 高海燕)
球果被害率調查
(初審:劉曉亞 復審:姜華 終審:李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