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1-27 瀏覽量:1828
56歲的張向忠在塞罕壩從事林業技術工作已有35年,從青蔥歲月到中年,他依然穿梭在塞罕壩的山林間,奮戰在林業工作一線,堅持生產技術指導和科研攻關不止,用行動詮釋著塞罕壩精神,用汗水澆灌著百萬畝林海。
扎根基層,為生態建設默默奉獻
1984年7月,張向忠大學畢業后分配到塞罕壩機械林場工作,當年21歲的他,還是一個稚氣未脫、躊躇滿志的毛毛頭小伙。他懷著對綠色事業的熱愛,從生活環境條件優越的唐山老家毅然來到地處 偏遠、生活艱苦、氣候惡劣的塞罕壩。懷揣著理想抱負的他一踏進 林場的瞬間就懵了:這那里像是一個國有單位啊!破舊瓦房、簡陋 辦公室、宿舍,連農村都不如。當時,感覺現實與自已的理想差距 甚遠。在隨后的工作中,通過深入林區,與老職工一同開展造林、 撫育間伐、森林防火等工作,目睹著老一輩人守護下來的森林資 源,感受著林場職工樸素而敬業的吃苦耐勞精神,漸漸地,他對林 業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堅定了干好林業工作的信心和決心。
上世紀80年代初,林場在大規模造林結束后,轉入了營林階段,當時沒有一套切合塞罕壩實際的森林經營理論可借鑒,只有不斷的摸索。張向忠帶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頭,扎根在最基層林區,不顧嚴寒酷暑,每天與同事們早出晚歸,穿梭在崇山峻嶺之間,反復的探索研究,在營林設計上,他解決了羅盤儀導線測量對中誤差問題,提高了羅盤儀導線測量閉合差的精度,快速準確,使工效提高了30%;在國內首創對消耗蓄積與產材量用林分平均斷面積修正的方法,解決了采伐標準地與林分平均胸徑存在差異影響作業設計精度問題,使得調查精度提高5%。他就是憑著一股鉆勁和拚勁,攻堅克難,擊破了一個又一個技術難關,解決了塞罕壩營林生產和調查設計中的諸多疑難問題,為我國相似地區的林業發展提供了可借鑒、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和制度,相繼被內蒙、河北、東北等多地相繼采用。
科學施策,精準提升森林質量
近些年來,塞罕壩的造林已進入“啃骨頭”階段,為實現塞罕壩無山不綠、有水皆清的生態建設目標,在春季造林基間,年過五旬身為技術副場長的他經常頂風冒雨,不顧山高路陡,堅持同技術 人員反復實踐,通過高規格整地、選用良種壯苗、應用薄膜覆蓋、 客土、施基肥等技術措施,創造了不整地等行距不等株距造林方法,解決了石質山區造林綠化成活率低的難題,使造林成活率達到90%以上,創造了石質山區造林綠化新模式。針對塞罕壩大面積同齡 人工純林的情況,他提出并實施了從自然保護、經營利用和觀賞游憩三大功能一體化經營出發,采取多措施培育復層異齡混交林,全面發 揮人工林的經濟和生態雙重效能,逐步使塞罕壩林分形成幼、中、 近、成林呈近正態分布的合理森林空間結構和樹種組成結構的塞罕壩 森林經營思路和措施。實現了資源培育由以數量擴張為主向數量與質量并重轉變;經營模式由注重短輪伐期的純林經營,向長中短結合、營造混交林轉變;經營目標由培育中小徑木材為主,向培育中小徑材 與培育大徑材、培育綠化苗木并重轉變。自擔任總場森林經營主管副場長以來,完成森林經營面積近10萬公頃,使塞罕壩有林地面積由2002年的68842.5公頃增加到73010.66公頃,森林蓄積量由684.7萬立方米增加到1100.0萬立方米,完成荒山造林面積6000公頃,更新造林面積4800公頃,森林覆蓋率由2002年的72.4%增加到80.0%。科學的經 營手段、規范的管理措施,被前來視察的國家領導概括為“管理好、 經營好、保護好、發展好”,省局領導檢查指導時概括為“設計精度高,造林成活率高,作業質量高,科技含量高”。
整章建制,保護京津生態屏障
塞罕壩作為中國林業的窗口,管理好、經營好、保護好、發 展好這片林子,是塞罕壩人的職責,更是歷史使命。張向忠在主管 全場有害生物防治和自然保護區期間,以科學、嚴謹、求實的工作態度,深入鉆研林業技術,在首次飛機防治森林有害生物工作中, 成功地應用了GPS導航新技術,不但節省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并 且避免了重噴和漏噴,保證了飛防效果,據統計,張向忠共主持實
施有害生物防治180多萬畝次,為林場減少林木損失達2億元;為有 效掌握和保護塞罕壩地區典型生態系統,主持對保護區內的植物資 源、動物資源、水域資源和原生草甸沼澤地資源進行了詳細的外業調查,編寫并出版了《河北塞罕壩自然保護區科學考察報告》和《總體規劃》,主持完成了《塞罕壩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項目》《塞罕壩濕地恢復與建設項目》《天敵繁育場項目》等多項課題研究,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現良性、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一個健康、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的建立需要有科學的管理和健 全的制度,為此,他牽頭修訂完成了林場的各項規章制度,建立了林業生產崗位責任目標管理制度,在全場范圍內開展了生產質量聯合檢查和“質量年” 評比促提升活動,全面推行了全員、全過程、 全部門的“三全”質量管理,建立了從總場、林場、營林區到作業 人員立體管理網絡,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實 現指導、監控、落實的全程管理,確保了經營水平的提升,全場每 年降低生產成本150余萬元。
2017年8月28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 近平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稱贊塞罕壩林場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生動范例。同年12月4日,塞罕壩榮獲聯合國“地球衛士獎”中的“激勵與行動獎”。塞罕壩在生態建設上取得的巨大成就,生動詮釋了我 國在生態環境建設、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方面為世界作出的承諾。張向忠同志作為塞罕壩第二代務林人的代表,他始終以科學嚴謹的態度、求真務實的作風、孜孜以求的精神長期在基層從事森林經營工作,始終把促進塞罕壩森林資源健康生長、助力生態建設作為畢生的追求,譜寫了一曲科技興林的優美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