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8-05 瀏覽量:2178
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 不斷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習近平
今年7月1日,是我們黨成立99周年的日子。明年就是我們黨成立100周年了。我講過,中國共產黨立志于中華民族千秋偉業,百年恰是風華正茂!我們黨要長期執政、永葆活力,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重要的是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
組織建設是黨的建設的重要基礎。馬克思、恩格斯把無產階級組織成為獨立政黨作為無產階級革命的首要條件,強調無產階級政黨必須成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必須由最徹底、最堅定的先進分子組成。列寧說:“無產階級在爭取政權的斗爭中,除了組織,沒有別的武器。”毛澤東同志指出:“一個政黨要引導革命到勝利,必須依靠自己政治路線的正確和組織上的鞏固。”鄧小平同志強調,實現四個現代化,“要有正確的組織路線來保證”。
黨的組織路線經歷了長期探索。我們黨在黨的六大時就提出了組織路線這個概念,但很長時間沒有作出概括,直到2018年全國組織工作會議提出并闡述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同時,我們黨一直執行著實際存在的組織路線,絕大多數時候執行的是正確組織路線,也有一些時候執行了錯誤組織路線,如王明“左”傾教條主義統治黨內時期、“文化大革命”時期。黨的歷史表明,什么時候堅持正確組織路線,黨的組織就蓬勃發展,黨的事業就順利推進;什么時候組織路線發生偏差,黨的組織就遭到破壞,黨的事業就出現挫折。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針對黨的組織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堅定不移全面從嚴治黨,在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健全黨的組織體系、完善選人用人標準和工作機制、健全黨內政治生活和組織生活制度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重大舉措,并同強化黨的理論武裝、加強黨的作風建設、嚴肅黨的紀律、深入開展反腐敗斗爭等相協調,推動黨在革命性鍛造中更加堅強。黨的十九大之后,我們在總結歷史經驗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全面從嚴治黨成功經驗的基礎上,對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進行了概括。黨的十八大以來的實踐表明,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為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提供了科學遵循,為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斗力提供了重要保證。只要我們毫不動搖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繼續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不斷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我們就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
貫徹落實好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需要全黨共同努力。我們要正確理解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的科學內涵和實踐要求,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結果導向相統一,準確把握好貫徹落實的基本要求。
第一,抓好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黨的組織路線是為黨的政治路線服務的。正確政治路線決定正確組織路線,正確組織路線服務保證正確政治路線。黨政軍民學,東西南北中,黨是領導一切的,這是黨領導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最可寶貴的經驗。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根本目的是堅持和加強黨的全面領導,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提供堅強保證。解放戰爭時期,黨中央提出要為奪取全國政權做好干部準備工作,各級組織部門不到3個月時間就征調5.3萬名干部到新解放區工作;1952年至1954年3年中,為開展大規模經濟建設,全國抽調到工業部門的干部有16萬多名,其中為蘇聯援助的重點廠礦選調領導干部3000多名;1956年,黨中央提出充分發揮知識分子在社會主義建設中的作用,到1957年6月底,在全國11萬名高級知識分子中,發展黨員17500多名,李四光、錢學森等都是上世紀50年代入黨的。現在,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即將勝利實現,我們即將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當前,國際局勢正在發生深刻復雜的變化,我們面臨著許多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面對復雜形勢和艱巨任務,我們要全面把握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有力應對重大挑戰、抵御重大風險、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最根本的保證還是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最根本的是堅持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要教育引導全黨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保持堅強政治定力和正確前進方向,充分發揮各級黨委(黨組)、各領域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把廣大黨員、干部和各方面人才有效組織起來,把廣大人民群眾廣泛凝聚起來,形成為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而團結奮斗的強大力量。
第二,抓好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全黨。組織是“形”,思想是“魂”。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既要“造形”,更要“鑄魂”。我們黨之所以能夠完成近代以來各種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艱巨任務,帶領人民取得革命、建設、改革的輝煌成就,就在于始終把馬克思主義作為行動指南,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武裝全黨,使全黨始終保持統一的思想、堅定的意志、協調的行動、強大的戰斗力。我們黨作為世界上最大的政黨,大就要有大的樣子,大也有大的難處,如何確保全黨在共同思想理論基礎上的高度集中統一尤其不易。要加強馬克思主義特別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理論武裝,使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干部特別是領導干部掌握馬克思主義理論武器,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運用能力,共同把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推進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力量。各級黨委及其組織部門要自覺用黨的科學理論指導黨的組織建設,結合新的實際推進改革創新,使各項工作更好體現時代性、把握規律性、富于創造性,為實現新時代黨的歷史使命提供堅強組織保證。
第三,抓好黨的組織體系建設。嚴密的組織體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優勢所在、力量所在。列寧說過,無產階級“所以能夠成為而且必然會成為不可戰勝的力量,就是因為它根據馬克思主義原則形成的思想一致是用組織的物質統一來鞏固的”。我們黨建立了包括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基層組織在內的嚴密組織體系,其中地方黨委3200多個,黨組、工委14.5萬個,基層黨組織468.1萬個。這是世界上任何其他政黨都不具有的強大優勢。黨的中央組織、地方組織、基層組織都堅強有力、充分發揮作用,黨的組織體系的優勢和威力才能充分體現出來。只有黨的各級組織都健全、都過硬,形成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嚴密組織體系,黨的領導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這就是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強調“以組織體系建設為重點”的道理所在。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抓黨的建設,首先就抓中央委員會、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委會的建設,制定的各項黨內法規都對中央領導同志提出更高標準,要求中央領導同志在守紀律講規矩、履行管黨治黨政治責任等方面為全黨同志立標桿、作表率。中央和國家機關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初一公里”,不能出現“攔路虎”,要認真貫徹執行黨組工作條例和黨的工作機關條例,把中央和國家機關建設成為講政治、守紀律、負責任、有效率的模范機關。地方黨委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中間段”,不能出現“中梗阻”,要認真貫徹執行地方黨委工作條例,把地方黨委建設成為堅決聽從黨中央指揮、管理嚴格、監督有力、班子團結、風氣純正的堅強組織。基層黨組織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出現“斷頭路”,要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有效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抓緊補齊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的各種短板,把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同時,要提高黨員發展質量,加強黨員教育管理,使廣大黨員在改革發展穩定中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各級黨組織要提高政治領導力、思想引領力、群眾組織力、社會號召力,把廣大人民群眾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
第四,抓好執政骨干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古人說:“賢良之士眾,則國家之治厚;賢良之士寡,則國家之治薄。”干部工作也好,人才工作也好,本質上都是用人問題。我們要應變局、育新機、開新局、謀復興,關鍵是要把黨的各級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好、建設強。我說過,光有思路和部署,沒有優秀的人來干,那也難以成事。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提出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的方針,就是強調選干部、用人才既要重品德,也不能忽視才干。有才無德會壞事,有德無才會誤事,有德有才方能干成事。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強調,要把提高治理能力作為新時代干部隊伍建設的重大任務。要通過加強思想淬煉、政治歷練、實踐鍛煉、專業訓練,推動廣大干部嚴格按照制度履行職責、行使權力、開展工作。各級黨組織要嚴格把好政治關、廉潔關,決不能讓政治上、廉潔上有問題的人蒙混過關、投機得逞。要嚴把素質能力關,圍繞事業發展需要配班子用干部,及時把那些愿干事、真干事、干成事的干部發現出來、任用起來。培養選拔年輕干部要優中選優、講求質量,不能拔苗助長,更不能降格以求。好干部是選拔出來的,也是培育和管理出來的。要加強干部教育培訓,使廣大干部政治素養、理論水平、專業能力、實踐本領跟上時代發展步伐。要深化干部制度改革,完善管思想、管工作、管作風、管紀律的從嚴管理機制,推動干部能上能下、能進能出,推動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確導向。要建立健全干部擔當作為的激勵和保護機制,切實為勇于負責的干部負責、為勇于擔當的干部擔當、為敢抓敢管的干部撐腰。要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破除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流動、激勵等方面的體制機制障礙,實行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形成具有吸引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努力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第五,抓好黨的組織制度建設。民主集中制是我們黨的根本組織制度和領導制度。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先后制定和修訂了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若干準則、黨組工作條例、地方黨委工作條例、黨的工作機關條例、支部工作條例以及農村、國企、機關基層黨組織工作條例等一系列組織建設方面的黨內法規。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把健全維護黨的集中統一的組織制度作為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制度體系的重要內容,納入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之中。中央相關部門、各級黨委(黨組)要結合實際,把黨的組織法規和黨中央提出的要求具體化,建立健全包括組織設置、組織生活、組織運行、組織管理、組織監督等在內的完整組織制度體系,完善黨委(黨組)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的制度并嚴格抓好執行,不斷提高黨的組織建設的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水平。
※這是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6月29日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來源:求是網
延伸閱讀:
關于基層黨組織,總書記這樣強調
基層黨組織有多重要?怎樣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習近平總書記曾在不同場合作出過許多重要論述,一起來看!
如何理解基層黨組織?
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
基層黨組織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不能出現“斷頭路”,要堅持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持續整頓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有效實現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全覆蓋,抓緊補齊基層黨組織領導基層治理的各種短板,把各領域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實現黨的領導的堅強戰斗堡壘。
——2020年6月29日,在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一次集體學習時的講話
黨的肌體的“神經末梢”
黨的基層組織是黨的肌體的“神經末梢”,要發揮好戰斗堡壘作用。落地才能生根,根深才能葉茂。
——2018年7月3日至4日,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黨執政大廈的地基
“欲筑室者,先治其基。”基層黨組織是黨執政大廈的地基,地基固則大廈堅,地基松則大廈傾。
——2018年7月3日至4日,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為什么強調基層黨組織建設?
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
要激發廣大黨員、干部奮斗精神,以行之有效的舉措落實好黨中央決策部署,做好改革發展穩定各項工作。要把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建立健全干部擔當作為的激勵機制,堅決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2020年6月8日至10日,在寧夏考察時的講話
讓干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抓落實
各級黨組織特別是基層黨組織要在聯系服務群眾上多用情,在宣傳教育群眾上多用心,在組織凝聚群眾上多用力。要聚焦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開展全面檢視、靶向治療,切實為基層減負,讓干部有更多時間和精力抓落實。
——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在浙江考察時的講話
機關黨建工作落地生根
只有持之以恒抓基層、打基礎,發揮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機關黨建工作才能落地生根。
——2019年7月9日,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黨建工作的難點在基層,亮點也在基層
黨建工作的難點在基層,亮點也在基層。隨著經濟成分和就業方式越來越多樣化,在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就業的黨員越來越多,要做好其中的黨員教育管理工作,引導他們積極發揮作用。
——2018年11月6日,在上海考察時的講話
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
黨的基層組織是確保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決策部署貫徹落實的基礎。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2017年10月18日,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怎樣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
健全基層黨組織工作體系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社區治理只能加強、不能削弱。要加強黨的領導,推動黨組織向最基層延伸,健全基層黨組織工作體系,為城鄉社區治理提供堅強保證。
——2020年7月22日至24日,在吉林考察時的講話
當好鄉村產業項目的組織者、推動者
基層黨組織和黨員干部既要當好鄉村產業項目的組織者、推動者,又要當好群眾利益的維護者。
——2020年5月11日至12日,在山西考察時的講話
深入整治“微腐敗”“保護傘”“絆腳石”
要深入整治民生領域的“微腐敗”、放縱包庇黑惡勢力的“保護傘”、妨礙惠民政策落實的“絆腳石”,促進基層黨組織全面過硬。
——2020年1月13日,在十九屆中央紀委四次全會上的講話
以提升政治功能和組織力為重點
要以提升政治功能和組織力為重點,在強基礎、補短板上下功夫,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
——2019年11月2日至3日,在上海考察時的講話
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
要樹立大抓基層的鮮明導向,抓緊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推動基層黨組織全面進步、全面過硬。
——2019年7月9日,在中央和國家機關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既要發揚優良傳統,又要與時俱進
基層黨建既要發揚優良傳統,又要與時俱進,不斷適應新形勢,拓寬基層黨建的領域,做到黨員工作生活在哪里、黨組織就覆蓋到哪里,讓黨員無論在哪里都能找到組織找到家。
——2018年11月6日,在上海考察時的講話
抓重大任務落實是磨刀石
基層黨組織組織能力強不強,抓重大任務落實是試金石,也是磨刀石。黨中央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戰略、部署了一系列重大工作,基層黨組織就要在貫徹落實中發揮領導作用。
——2018年7月3日至4日,在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